当代艺术

先站稳,再来看这个“不太稳”的有趣展览

在小型艺术空间,习惯大场地的装置艺术家如何腾挪?本周起,位于上海衡山路艺术门画廊旗下的“柒拾平方米”推出“自然而然”王珏作品个展,展现当代艺术家王珏的巧思。

图说:“自然而然”王珏作品个展海报 主办方供图 下同

在展厅内,围绕着展墙一周高挂方形作品,地面都呼应着一个木桩,观看者只有站在这块垫脚石上,视线才能与作品平行,方可完整观赏24张白色画布上的“中国节气”。两艘用铁丝编织的渡船在展厅中间悬下,动态马达让船微微摇摆,和站上木桩的观者产生微妙互动。这种新颖的观赏关系,令参观者不得不在摇摆不定中观览作品。前置仪式强迫观者停下来、站上去,一改通常的观展感受——在展厅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迈步、随性拍照、走马观花。

“我将作品抬高了40公分,站在地面上看不真切了。一旦登上木桩去看画,观众就得金鸡独立,战战兢兢地摆正自己的姿态。而把自己稳定下来,人就进入了‘新境界’,你会珍惜这一安静的瞬间,即便周遭人来人往也与我无关。先平衡你自己,认识你自己,我们再来谈我的作品,这产生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艺术体验。”王珏解释,这些木桩对是一种提醒,不要将视线局限在面前,而应该看看上面和下面。

图说:展览现场

女性艺术家王珏擅长从文化和大自然中提炼灵感,一件动态概念雕塑体现了她的创作思路:在一种有序而柔和的状态里,带有金属光泽的船在机械的推动下,在无形的海洋中摇曳,一叶扁舟,来回地重复摆动,不能确定是在前行还是在徘徊。在运用西方当代艺术语言的同时,王珏借用了东方哲思中的“中立”与“中庸”,尝试在极端中寻觅一个平衡点,以一个平稳的心态对生活的持续性进行探讨。

提炼自24个中国节气的白色画面,是近乎无意识的抽象画作,每一处细小的笔触,源自干枯缺墨的笔尖,时而又捕捉了行笔飞快的瞬间,在画布上留下各不相同的纹理,好似中国历史上画家们使用的枯笔技法。王珏在抽象的概念中添加了笔意和气韵的把握,为媒材技法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,同时也暗喻着传统文化中对缘起缘落的坦然和对偶发性的包容。

图说:展览现场